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在先秦哲学探究,具有承转启后的重要作用,自从《保训》揭示"中"与观象授时相关,且为天命传承的保训,它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初期,显然就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与作用.先秦哲学论及"中",首先就想到儒家"中庸"与"中和"之说,"中庸"不只是孔子论述,甚至成为子思《中庸》所传述之思想核心与开展,即《中庸》由孔子之"中庸"开展"中和"之说.本文在此仅述先秦有关"中庸"与"中和"之说如何被转化,并追溯其与"中"的联系.兹分三阶段论述之:一为殷周关于"中"的思想探源;二为孔子对于"中"的思想继承与转化;三为孔门后学对于"中"、"中庸"思想的继承与转化.此一探究也可让我们发现何以战国中晚期,"心性"成为诸子关切的论题核心之一.
推荐文章
孔子法制教育思想之管见
孔子
教育思想
法制
论孔子德治思想的现代价值
孔子
德治思想
现代价值
论孔子之“人性论”
孔子思想
人性论
孔子“仁”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究
孔子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孔子及其后学对"中"的思想之传承与转化
来源期刊 国学学刊 学科
关键词 孔子 中庸 中和 心性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子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1572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梨华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孔子
中庸
中和
心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学学刊
季刊
1674-6643
11-5854/C
大16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621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