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实现具有复杂特性的船舶多种余热的高效回收,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TEG-ORC)联合循环的船舶余热梯级利用系统.根据底循环对主机烟气的利用量,定义了TEG/ORC底循环比参数.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了在ORC蒸发压力为0.9 MPa的工况下,系统输出功率、热效率、多级余热利用量和发电成本等重要性能参数随底循环比的变化规律,并对联合循环系统的性能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评估.实验设计了热管强化换热装置用以克服前期研究中发现的TEG底循环热端换热瓶颈.结果表明:3种底循环比(0.369、0.508、0.615)工况下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TEG-ORC联合循环系统更好地利用了多种船舶余热及TEG底循环的冷却散热,提升了余热利用性能和输出功率,使其热效率高于各底循环且发电成本低于各底循环;在TEG/ORC底循环比为0.615时,联合系统输出功率为134.50 W,热效率为6.93%,发电成本为3.32元/(kW·h).TEG-ORC联合循环可实现船舶多种烟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提高余热利用量,并提升ORC底循环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推荐文章
有机朗肯循环在多品位余热发电中的应用
天然气净化
多品位余热
余热利用
有机朗肯循环
正交实验
梯级利用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燃气轮机余热发电系统优化设计
有机朗肯循环
准三角循环
余热发电
燃气轮机
船舶烟气余热驱动有机朗肯循环的系统性能分析
有机朗肯循环
余热回收
经济性能
效率
参数优化
有机朗肯循环热电联供系统的实验研究
有机朗肯循环
热电联供
余热利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的船舶余热利用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船舶余热 梯级利用 底循环比 TEG-ORC联合循环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7
页数 8页 分类号 TK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2008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文祥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1 0 0.0 0.0
2 柳长昕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5 0 0.0 0.0
3 刘健豪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赵聪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1 0 0.0 0.0
5 代天伦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1 0 0.0 0.0
6 马科飞 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船舶余热
梯级利用
底循环比
TEG-ORC联合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