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笔者以42CrMo钢为研究材料,研究了42CrMo钢预氧化工艺对离子渗氮过程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硬度、摩擦磨损、电化学腐蚀、XRD和SEM等方法来对试样进行表征,以期得到42CrMo钢预氧化的较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350℃进行1 h空气预氧化后,再进行500℃渗氮8 h,可以获得分布均匀的渗层,白亮层可达到24μm,渗层可达到210μm,而其他温度预氧化后渗氮样品的白亮层和渗层都比350℃预氧化样品薄;普通离子渗氮样品虽然白亮层厚度与350℃预氧化样品相当,却非常不均匀,渗层也只有125μm左右.从截面硬度分布曲线来看,350℃预氧化样品硬度最高,与其他组别相比,硬度可升高50~120 HV.从电位极化曲线来看,350℃预氧化样品的自腐蚀电位最高,耐腐蚀性最好.从耐磨性上对比时,虽然350℃预氧化样品与普通离子渗氮样品摩擦系数相当,但是350℃预氧化样品有最小的摩擦磨损失重,故最为耐磨.所以较佳预氧化工艺为350℃进行1 h空气预氧化.
推荐文章
42CrMo钢离子渗氮+后氧化复合处理研究
42CrMo钢
离子后氧化
显微硬度
耐蚀性
原材料与组织对42CrMo钢离子氮化的影响
离子氮化
显微组织
氧化
白亮层
疏松
42CrMo钢淬火工艺试验
42CrMo钢
PAG冷却介质
机械性能
环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42CrMo钢预氧化对离子渗氮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陶瓷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离子渗氮 摩擦磨损 显微硬度 电化学腐蚀 预氧化温度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7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Q174.1+2
字数 867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婧 9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离子渗氮
摩擦磨损
显微硬度
电化学腐蚀
预氧化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陶瓷
月刊
1002-2872
61-1443/TU
大16开
陕西省咸阳市渭阳西路35号
52-7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04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