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爆炸与冲击       
摘要:
爆炸引起的颅脑损伤已经成为现代战场单兵的主要致伤形式,而相关的致伤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中,针对头部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及相关致伤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颅脑的核磁共振切片建立了人体头部三维数值模型,该模型真实地反映了颅脑的生理特征与细节构造;利用该模型对人体头部碰撞实验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头部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基于欧拉-拉格朗日耦合(Euler-Lagrangian coupling method,CEL)方法发展了爆炸冲击波-头部流固耦合模型,对头部受到爆炸冲击波正面冲击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从流场压力分布、脑组织压力、颅骨变形与加速度等方面对头部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增大为入射波的3.5倍,致使受到直接冲击处的颅骨与脑组织发生高频振动,相应的振动频率高达8kHz,这与碰撞载荷下的脑组织动态响应是完全不同的.同时,该处颅骨的局部弯曲变形会沿着颅骨进行“传播”,影响着整个颅骨的变化构型,从而决定了脑组织压力与损伤的演化过程.
推荐文章
爆炸冲击波对肺损伤的数值模拟
爆炸力学
冲击波
流固耦合
肺损伤
人体胸部
水中爆炸冲击波载荷作用下舰船结构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
爆炸力学
动态响应
数值模拟
水中爆炸
冲击波
水下爆炸冲击波的数值模拟研究
爆炸力学
水下爆炸
数值模拟
冲击波
MSC.DYTRAN
空中强爆炸冲击波地面反射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空中强爆炸
多介质流体
网格自适应
冲击波反射
爆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颅脑损伤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爆炸与冲击 学科
关键词 三维头部模型 爆炸冲击波 创伤性脑损伤 流固耦合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爆炸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O38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3/bzycj-2018-034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庄茁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71 637 15.0 22.0
2 由小川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1 169 8.0 12.0
3 柳占立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4 111 7.0 10.0
4 杨策 4 2 1.0 1.0
5 栗志杰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2 1 1.0 1.0
6 杜智博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1 0 0.0 0.0
7 张仡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头部模型
爆炸冲击波
创伤性脑损伤
流固耦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爆炸与冲击
月刊
1001-1455
51-1148/O3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7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1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