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安徽首部原创歌剧《包青天》以历史真实记载和俗文学故事为建构基础,以包拯审判高官之子和侄子的故事为主线,从儒家文化、律法制度、个人情感三个维度诠释青天形象.单场侧重宣叙调交代故事情节,双场侧重咏叹调深描人物思想和情感.该剧体现出同构、融合与多维的特点.其一,故事情节体现出戏剧与史实之间的文学叙事张力;其二,西方歌剧框架内巧妙融入黄梅戏、宋代词调音乐和民歌,体现出多元融合的艺术张力;其三,重唱与合唱技术运用,体现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同一人物复杂情感的多维音乐叙事张力.
推荐文章
日剧故事背景与叙事手法解析
日剧
故事背景
叙事手法
我国原创民族歌剧对高等民族声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原创民族歌剧
高等民族声乐教育
价值与意义
叙事的游戏——论余华小说《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叙事手法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
先锋小说
故事
叙事手法
视角
时间概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徽原创歌剧《包青天》叙事手法与文化张力
来源期刊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歌剧 包青天 叙事手法 文化张力 音乐形态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文化 旅游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1
页数 5页 分类号 J822
字数 581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晓婷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0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歌剧
包青天
叙事手法
文化张力
音乐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双月刊
1673-162X
34-1327/Z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锦绣大道99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06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68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