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探究不同深松施肥措施对黑土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对黑土有机质保育有重要意义.于东北黑土典型地区—黑龙江省绥化市试验点开展为期2年春玉米种植试验,共设5个处理:免耕+单施化肥(T1)、深松25 cm+单施化肥(T2)、深松25 cm+化肥有机肥配施(T3)、深松35 cm+单施化肥(T4)和深松35 cm+化肥有机肥配施(T5)处理,分析黑土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和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深松、施肥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对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有机氮影响最显著(P<0.001).相对T1处理,单纯改变深松深度(T2和T4处理)会显著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尤其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有机氮下降幅度最大;深松+化肥有机肥配施则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含量,与施化肥的T2处理相比,T3处理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颗粒有机氮含量分别增加8.37%、35.10%、46.64%和42.39%(P<0.05);深松能够提高土壤碳氮稳定性,相比T1免耕处理,深松25cm和深松35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有机碳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深松35 cm下土壤颗粒有机氮/总氮比例也显著降低(P<0.05).深松对土壤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而增施有机肥(T3相对T2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综合而言,深松25 cm+化肥有机肥配施措施能够保持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含量,是该地区黑土地保育和有机质提升的推荐技术.
推荐文章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化肥
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
土壤酶活性
长期定位施肥下黑土碳排放特征及其碳库组分与酶活性变化
长期施肥
土壤碳排放量
土壤活性碳库组分
土壤酶活性
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黑土
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植被覆盖
长期施肥
长期施肥对东北黑土不同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水稳性团聚体
物理分组
有机碳组分
施肥
黑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松施肥对黑土活性有机碳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黑土 深松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活性氮组分 酶活性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6-45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363
字数 94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66/trxb20181018028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83 2141 23.0 45.0
2 李玉红 48 70 5.0 6.0
3 王迎春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40 1163 16.0 34.0
4 李成全 6 11 2.0 3.0
5 王利民 19 45 4.0 6.0
6 贺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5 4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0)
共引文献  (768)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3(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7(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8(4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9(3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2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3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4(2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1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土
深松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活性氮组分
酶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