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同轴两反射镜光学成像视场角受限、大视场角下成像对比度较低的问题,采用透镜组作为像差校正组,合理分配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及间距,来扩大两反射结构的成像视场角,提升相机全视场内的成像质量.以某一工程应用需要为例,设计并研制了焦距为750 mm、视场角2ω=3.45°、全视场平均传递函数在108 lp/mm处优于0.2的相机光学系统,且在未使用主镜筒外遮光罩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了次镜遮光罩以实现杂散光抑制.采用TracePro软件进行相机杂散光环境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在非成像视场角内的杂散光点源透过率(PST)的量值范围为10-3~10-6.系统满足传统地面目标探测成像要求,验证了紧凑型大视场折反射光学杂散光抑制结构的可行性,并为商用同轴折反射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推荐文章
三重共轭消杂散光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研究
成像系统
几何光学设计
红外光学遥感仪器
折反式眼底相机光学系统设计
眼底相机
网膜物镜
离轴反射系统
自由曲面
光学设计
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
日冕仪
杂散光
光学设计
硬性内窥镜光学系统的杂散光分析与抑制
光学设计
医学成像
硬性内窥镜
杂散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折反射式空间相机光学系统设计与杂散光抑制
来源期刊 中国光学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折反射 杂散光抑制 点源透过率(PST)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原创文章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2-83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O436
字数 50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188/CO.2019-003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伟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50 494 14.0 19.0
2 冯睿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8 258 10.0 15.0
3 吕博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6 0 0.0 0.0
4 寇伟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学设计
折反射
杂散光抑制
点源透过率(PS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光学
双月刊
2095-1531
22-1400/O4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40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6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