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中探索 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 C57BL/J6 小鼠分别给予 1 6 周的正常饮食、高脂高糖(HFCD)饮食和 HFCD+NAC 饮食.比较 HE 和 Masson 染色、ALT、AST、IL-1β、肝组织甘油三酯水平评价小鼠肝损伤.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自噬.比较3 组小鼠肝组织内线粒体自噬标志物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HFCD组小鼠较对照组 ALT[(24.9 ±2.12)比(1 76.7±44.32)U/L,P<0.05]、AST[(76.7±9.06)比(291.3±39.66)U/L,P<0.05]、IL-1β[(2.94±0.08)比(9.12 ± 1.21),P<0.05]显著升高,HFCD+NAC组较 HFCD组肝功能好转,IL-1β降低[(9.12±1.21)比(6.77±0.58)ng/L,P<0.05].HFCD组小鼠肝组织内Parkin、PINK1 表达降低,同时 LC3B II/I比值降低,P62 表达量增高.提示 HFCD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降低.HFCD+NAC组较 HFCD组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可能通过改善肝细胞线粒体自噬,进而减轻肝细胞炎症进展.
推荐文章
新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小鼠模型
肝脏
Dicer1
基因敲除
N-乙酰半胱氨酸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 外周循环及肝脏局部髓源抑制细胞的研究
髓源抑制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细胞因子
脂肪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肪细胞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硬化
胰岛素抵抗
发病机制
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miRNA的影响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miRNA
Lpl
Srebp1
C/EBP-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N-乙酰半胱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来源期刊 肝脏 学科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线粒体自噬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其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2-3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40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雪静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 3 15 2.0 3.0
2 谢黎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 3 2 1.0 1.0
3 吴健 200032 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上海市肝病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线粒体自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肝脏
月刊
1008-1704
31-1775/R
大16开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50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