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晚更新世海侵沉积地层广泛出露.基于本区18个站位柱状岩芯的剖面观察、有孔虫和介形虫鉴定、粒度分析、腹足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Benson))和钙质结核的AMS 14C年龄识别了沉积相,并探讨了MIS 3阶段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特征,同时大致估算出末次海侵过程中水下平原的剥蚀厚度.结果表明,在日照外海、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以北,表层覆盖着全新世早期海侵过程中所形成的砂质改造层,灰色,席状,无层理,厚度薄,通常在10~40 cm左右.海侵沙席之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可细分为滨岸潟湖相、沙坝相和滨海相等.底栖有孔虫组合几乎都以Ammonia beccarii(Linné)vars.为优势种,其他常见种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 Heron-Allen et Earland、Cribrononion subincertum(Asano)、Textularia foliacea Heron-Allen&Earland、Elphidium advenum(Cushman)、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d′Orbigny)、Cavarotalia annectens(Parker et Jones)和Pararotalia nipponica(Asano)等,指示滨岸浅水沉积环境.地层沉积年代为MIS 3阶段的中期或中早期,当时的海平面波动区间主要位于现今海平面以下20 m至31 m之间.这套地层为海进沉积,是海平面波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旋回,沉积过程中曾经历过反复的暴露和氧化,从下向上,其垂向层序可分为两个序列:1)滨岸潟湖—沙坝沉积或仅见沙坝沉积,为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北部和西部;2)滨岸潟湖—滨海相沉积,为粉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东南部.前者沿着古海岸线分布,后者距离古海岸线较远.表层钙质结核的大量富集,可能意味着末次海侵的强度已经剥露至土壤剖面下部的钙积层.据此估计,在末次海侵过程中,本区水下平原的平均剥蚀厚度约为50~70 cm.
推荐文章
南黄海西部海域高分辨率声学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浅地层剖面
沉积环境
晚更新世以来
南黄海西部海域
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成因
南黄海
西部地区
浅层气
气藏形成
机理
勘探区
夏季南黄海西部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南黄海
溶解氧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南黄海西部陆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柱状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粒度 钙质结核 海侵沉积地层 南黄海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现代沉积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0-809
页数 20页 分类号 P736.21
字数 203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4)
共引文献  (53)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柱状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粒度
钙质结核
海侵沉积地层
南黄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