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校园欺凌是近年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欺凌者存在共情能力缺乏、执行功能缺陷和自我认知偏差等特点,尝试提出神经咨询学假说,该假说认为可以通过神经反馈使欺凌者与咨询师及时把握咨询的进程,并有助于纠正欺凌者的自我认知偏差.基于这种假说有助于确认欺凌者共情障碍与执行功能问题的神经机制,结合脑的可塑性原理与各种心理咨询手段与训练,可以通过改善欺凌者的共情缺陷,帮助欺凌者提升对情绪和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未来的神经咨询学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受害者、旁观者、欺凌/受害者的心理问题,针对上述群体的不同心理特征,结合各种神经科学与咨询技术开展精确的干预以检验上述假说的合理性.
推荐文章
做未成年人的思想引领者
学校党组织
引领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拓展基层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
基层图书馆
拓展
未成年人
阅读服务
浅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
预防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未成年人校园欺凌者的干预:一个神经咨询学假说
来源期刊 教育生物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神经咨询学 神经科学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 镜像神经元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专家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7-233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01.2019.04.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校园欺凌
神经咨询学
神经科学基础的认知行为治疗
镜像神经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生物学杂志
季刊
2095-4301
31-2079/R
大16开
上海市控江路1665号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