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锂硫电池因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有望成为取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然而,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严重受限于电极材料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如较低的离子/电子传导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充放电中较大的体积变化和锂负极的稳定性等.将硫与各类载体材料结合来提高活性材料的利用率和电池循环稳定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已报道的各类载体材料中,具有丰富的孔道和开放活性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材料因其优异的结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总结了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在提高硫正极循环稳定性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推荐文章
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锂硫电池
硫正极
复合材料
电化学
聚合物
锂硫电池硫基碳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硫电池
复合材料
多孔介质
电化学
稳定性
碳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锂硫电池
碳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正极
咪唑衍生物及其应用
咪唑
衍生物
固化剂
促进剂
覆铜箔层压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OFs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宿主材料 正极 金属有机框架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新能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O69
字数 72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0.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道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38 149 8.0 10.0
2 苏卫 武汉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 1 0 0.0 0.0
6 唐梓桓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1 0 0.0 0.0
10 郑洋 武汉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 1 0 0.0 0.0
11 霍开富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9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3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5(2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15)
  • 参考文献(1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1)
  • 参考文献(2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1)
  • 参考文献(2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7)
  • 参考文献(1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硫电池
宿主材料
正极
金属有机框架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6952
21-1504/TE
大16开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1号
8-25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63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79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