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摘要:
为提高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富硒标准,于2017—2018年在天然富硒区山西省洪洞县马三村开展大田试验,以黑小麦为供试材料,依据研究区域黑小麦的籽粒硒含量范围,研究增补硒肥(开花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肥)对3个品种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籽粒硒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富硒区黑小麦籽粒硒含量在159~175μg/kg之间,但仅达富硒标准的最低水平(150~300μg/kg).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后,黑小麦成熟期各营养器官的硒含量、硒积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提高,茎秆硒积累量占比降低,籽粒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且'冀紫496'和'临黑131'2品种籽粒硒酸盐含量降低,最终黑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46~258μg/kg,不超人体吸收籽粒硒含量的推荐量.富硒区开花期喷施有机硒肥较不喷施硒肥黑小麦产量提高6%~8%,主要通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总之,富硒区开花期补有机硒肥有利于促进黑小麦植株吸收积累硒元素,促进茎秆硒运转,提高籽粒硒含量,同时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籽粒产量,以'冀紫496'表现较好.
推荐文章
外源硒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植株硒元素积累的影响
小麦
纳米硒
有机硒
产量
硒含量
硒形态
硒强化指数
花期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生长特性及硒积累的影响
亚硒酸钠
小麦
根系
产量
硒含量
硒形态
硒和富硒肥的应用
生理作用
肥料
富硒芽孢杆菌对赤红壤硒转化及菜心硒吸收累积的影响
富硒芽孢杆菌
硒形态
硒价态
硒含量
富硒赤红壤
菜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富硒区补硒对黑小麦植株硒积累的影响
来源期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黑小麦 有机硒 富硒区 硒含量 硒形态 产量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9,46
页数 7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20/j.cnki.jauh.2020.0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188 1554 18.0 31.0
2 孙敏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136 1002 15.0 23.0
3 侯非凡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7 23 3.0 4.0
4 白雪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7 11 2.0 3.0
5 刘昊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4 0 0.0 0.0
6 卢鹏飞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3 0 0.0 0.0
7 董石峰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4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7)
共引文献  (393)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7(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3(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4(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3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6(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7(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小麦
有机硒
富硒区
硒含量
硒形态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573
13-1076/S
大16开
195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7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