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2019年7月13日和8月25日青海海北州出现的两次大雨天气过程,从天气实况、高空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论表明:(1)"7·13"过程中南亚高压呈带状分布,"8·25"过程中南亚高压由东部型转换为西部型,两次过程均有阻塞高压;(2)"7·13"过程的影响系统为低涡切断形成的深厚大槽,"8·25"过程则是两高辐合、低涡切变配合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3)相对于"7·13"过程,"8·25"过程中低空辐合、高空强辐的垂直空间结构和更强的过程水汽输送带强度更有利于海北州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产生较大强度、较长时间的降水;(4)云图可以直观反映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两次过程均持续较长时间是因为降水云系不断东移发展造成了列车效应.
推荐文章
黔南州2013年和2011年两次夏季干旱对比分析
降水量
干旱
夏旱
入旱
缓解
庐山2008和2009年两次冰冻天气对比分析
冰冻灾害
逆温层
气象要素
庐山
2016年初萍乡地区两次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大雪
水汽条件
动力条件
不稳定条件
可降水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9年海北州两次夏季大雨形成机制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青海科技 学科
关键词 海北州 夏季降水 南亚高压 副热带高压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发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0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47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8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海北州
夏季降水
南亚高压
副热带高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青海科技
双月刊
1005-9393
63-1034/G3
大16开
青海省西宁市五四大街2号
56-14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60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