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与目的: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以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SLNB成功与否,和示踪剂的选用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最常应用的示踪剂是亚甲蓝和99mTc硫胶体,或将两者联合应用,但各有其弊端.有多项研究对新型示踪剂进行了临床试验,如吲哚菁绿(ICG)、超顺磁氧化铁(SPIO)、靛胭脂、纳米炭等,其中对ICG作为示踪剂的研究较多.然而,目前对联用多种示踪剂临床价值的汇总研究较少,故本研究旨在以Meta分析的方式评价ICG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国内乳腺癌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中公开发表的并由中国的医疗机构开展的在乳腺腺癌SLNB中ICG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与亚甲蓝单示踪法比较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9年8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示踪法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SLN检出数、假阴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3篇,均为国内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亚甲蓝示单踪法比较,ICG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的SLN检出率(OR=5.39,95% CI=3.46~8.39,P<0.000 01)、SLN检出数(SMD=1.06,95% CI=0.76~1.36,P<0.000 01)、灵敏度(OR=5.31,95% CI=2.68~10.55,P<0.000 01)和特异度(OR=2.71,95% CI=1.35~5.45,P=0.005)均明显增加,而假阴性率明显降低(OR=0.15,95% CI=0.08~0.29,P<0.000 01).采用15篇文献报道的检出率进行发表偏倚评估,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ICG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在国内乳腺癌SLNB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将纳入更多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分析,使该法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