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秦岭造山带在大地构造上南接扬子地块、北接华北地块,是特提斯构造域和古亚洲洋构造域的转换带.本文基于对一条起始于扬子地块,穿过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到达河套地堑的南北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探讨秦岭造山带和其北侧的鄂尔多斯地块、南侧的扬子地块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青藏高原物质东北向逃逸等地学问题.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张量阻抗分解和维性分析等工作,并对剖面进行了二维反演,获得岩石圈电性结构模型.根据电阻率模型认为:在秦岭造山带北部发现大规模"瓶颈状"分布的低阻异常体(C2),可能为华北、华南地块双向俯冲前缘地幔物质的上涌通道,或者是青藏高原中、下地壳物质沿秦岭造山带中构造薄弱位置向东逃逸的通道;在秦岭造山带和大巴山弧形带边界处发现南倾的低阻异常(C1),解释为大巴山弧形带北缘的逆冲断裂在电性上的反映;电性结构模型中,扬子地块高阻异常体(R2、R3和R4)向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而北部鄂尔多斯地块的高阻异常体(R5和R6)向南倾斜至秦岭造山带下方;高阻异常通常被认为是稳定岩石圈的反映,据此推断这两组相向俯冲至秦岭造山带下方的高阻异常是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向秦岭造山带下方汇聚的电性结构探测依据;鄂尔多斯地块南、北电性差异较大,北部中、下地壳大规模分布电阻率值在3~100Ω·m之间的低阻异常体,可能为地幔上涌导致的局部熔融或含盐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推荐文章
巽他地块的构造演化与介质特性的动力学意义
巽他地块
相对稳定地块
古老陆核
侧向挤出
顺时针旋转
鄂尔多斯地块北缘动力背景和现今地震活动特征
鄂尔多斯地块
动力背景
地震活动
特征
鄂尔多斯地块的运动特性与现今地震活动性
鄂尔多斯地块
运动特性
动力来源
地震
活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地块—扬子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秦岭造山带 华北(鄂尔多斯)地块 扬子地块 双向俯冲 物质逃逸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3-828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102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20.04.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41)
共引文献  (1301)
参考文献  (6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2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8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8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199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4(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1995(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4)
1996(7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8)
19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0)
19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6)
19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0(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7)
20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2(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03(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5)
2004(8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9)
2005(10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9)
2006(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3)
2007(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5)
2008(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9(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5)
2010(92)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85)
2011(6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61)
2012(4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3(5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14(5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5(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6(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7(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8(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地电磁测深
秦岭造山带
华北(鄂尔多斯)地块
扬子地块
双向俯冲
物质逃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