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960—2015年日降水资料,筛选出华北地区56次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基于距平相关系数的客观聚类分析方法和天气学检验,将它们进行分类,并使用NCEP(2.5°×2.5°)再分析资料进行分类合成,对比分析不同环流背景下华北地区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这些持续性极端暴雨事件按照环流背景可分为经向型、纬向型、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型和初夏型4类.它们一般都与不同天气系统配置结构下的锋面动力学过程有关,由于锋面结构特征、环境大气层结状态以及与低空急流有关的暖湿气流输送通道和强度不同,造成不同环流形势背景下,暴雨日的高频站点与过程平均累计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1)纬向型对应的锋区强度明显强于经向型,但是其对应的层结稳定度与整个夏季状态相当,而经向型存在弱的层结不稳定异常,这表明,纬向型的对流活动一般不如经向型强,持续性锋面降水特征更清晰,造成站点上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最大频率明显低于经向型,但是过程累计平均最大降雨量却比经向型大.(2)从水汽输送通道来看,源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水汽通道只在纬向型环流主导下的华北区域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初夏型以及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极端暴雨过程中,活跃的印度季风造成25°N以南异常强盛的纬向低空西南气流携带充沛的水汽,穿过中南半岛后以西南低空急流或者通过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中转",是这两类暴雨区的主要水汽供应方式;经向型环流背景下的水汽输送也与这支源于青藏高原南侧的西风气流异常有关.这可能是华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印度季风降水的相关显著强于中国东部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3)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极端暴雨事件同样由经向型环流主导,但是,更充沛的水汽输送、更强的上升运动和更深厚的大气不稳定层结状态是它比一般的经向型强度更大的直接原因;此外,中高纬度弱冷空气侵入对减弱的登陆热带气旋顶部形成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非常重要.
推荐文章
华北地区作物生长期暴雨的时空特征
时空特征
生长期
暴雨
暴雨过程
降水量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型态特征分析
夏季降水
异常型态
奇异谱分析
华北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华北地区
水汽含量
变化趋势
ENSO
华北地区冷暖年的不同环流形势特征
华北地区
冷暖年
环流形势
全球变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北地区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的分类特征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持续性极端暴雨 暴雨的环流分型 环流特征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1-777
页数 17页 分类号 P45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6/qxxb2020.05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2)
共引文献  (1285)
参考文献  (4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7(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2(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3(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华北地区
持续性极端暴雨
暴雨的环流分型
环流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