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优势,并对其重建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行脊柱重建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9.5±13.4)岁(范围:20~57岁).原发肿瘤12例,转移肿瘤3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及范围,采取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行全椎体切除,并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工椎体稳定情况、与相邻椎体骨长入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15例的手术时间(412.0±166.1) min(范围:135~740 min);术中出血量(4 140.0±3 809.3) ml(范围:100~14 000 ml);术后随访(23.2±7.0)个月(范围:12~35个月).术前VAS评分(4.7±1.1)分,术后7 d(1.6±0.6)分,末次随访时(1.0±0.5)分,术后7d及末次随访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7d术前Frankel分级C级的3例逐渐恢复到D级,余12例D级和E级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术后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后7d无明显变化.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时人工椎体与临近椎体已有初步的骨愈合;术后12个月时人工椎体和邻近椎体有大量骨连接形成,形成骨整合;术后24个月时可见人T椎体与邻近椎体骨整合更加确实.在随访期内人工椎体无松动移位,内固定无断裂失效.术中1例出现胸膜破裂,术后l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积极对症处理后均痊愈.1例血管内皮细胞瘤和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分别于术后33个月和35个月死亡,1例软骨肉瘤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服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无进展,余12例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利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对脊柱肿瘤切除后重建,有利于精确恢复脊柱连续性,提供更好的界面匹配,利于骨的长入,同时人工椎体植入后即刻及远期稳定性良好,可满足脊柱重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