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进一步印证以往观测反推得到的广东地区雷暴云多偶极性电荷结构的结论,利用加入了起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模式,模拟了广东在2017年5月8日发生的一次飑线过程,并对这次飑线过程中一个雷暴单体成熟期的电荷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动力、云水含量、各水成物粒子混合比及携带电荷情况,讨论了电荷结构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成熟阶段的单体,电荷结构从三极性逐渐演变为偶极性.这是因为在成熟初期,霰粒子在有效液态水含量适中且温度较高的地方与冰晶/雪花粒子发生了非感应碰撞,因此底部霰粒子携带正电,雷暴云底部形成次正电荷区,电荷结构为三极性.而在成熟后期,由于丰富的云水含量,使冰粒子的凇附过程增强,霰不断增加,冰晶和雪花不断被消耗,温度较暖区域与霰共存的冰晶和雪花急剧减少,使得该区域大小冰粒子的非感应碰撞起电急剧减少,此处霰粒子不能再通过非感应碰撞获得正电荷,底部次正电荷区随之消失,雷暴云的电荷结构转变为偶极性.此结果和以往观测反推得到的结论不同,这表明,对南方雷暴电荷结构还需继续深入认识.
推荐文章
一次单体雷暴的地面电场演变特征
单体雷暴
雷暴云电结构
电场演变
2014年3月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观测及数值模拟分析
飑线
数值模拟
雷达回波
后侧入流急流
冷池
一次飑线(冰雹)天气过程中尺度分析
冰雹飑线
超短时强降水
垂直风切变
低空急流
一次影响靖安的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靖安
飑线天气
中分析
带状回波
带上强单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广东一次飑线过程中一个雷暴单体成熟阶段的电荷结构演变特征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热带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广东雷暴 飑线 WRF模式 水成物粒子 电荷结构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2-576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4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20.05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凤霞 16 142 8.0 11.0
2 刘泽 2 0 0.0 0.0
3 甘明骏 1 0 0.0 0.0
4 黎奇 1 0 0.0 0.0
5 张坤 1 0 0.0 0.0
6 蔡彬彬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2)
共引文献  (19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广东雷暴
飑线
WRF模式
水成物粒子
电荷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带气象学报
双月刊
1004-4965
44-1326/P
大16开
广州市福今路6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78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