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克服传统粉末法硼铝共渗存在的处理温度高、渗速慢以及渗剂利用率低的缺点,研究以交流电场加速中碳45 钢中温粉末法硼铝共渗.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显微硬度计等观测共渗层厚度、组织、相结构、成分分布及硬度分布,研究电场对共渗的影响,分析硼、铝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交流电场对硼铝共渗的促进程度与渗剂配比有关;当渗剂中铝粉的质量分数低于3%时,共渗以渗硼为主,共渗层组织主要为表层含铝的锯齿状硼化物,铝促进硼化物生长,在施加交流电场时表现更为显著,当电场电流为2 A 时,铝的促渗作用在铝粉的质量分数为2%时达到峰值,渗层厚度约为相应不加铝粉的3倍,而当电场电流增至6 A 时,渗层厚度约为相应不加铝粉的10倍,增加电场电流会增加渗层次表层的硬度;当渗剂中铝粉的质量分数≥3%时,共渗以渗铝为主,渗层组织表现为渗铝特征,但渗层厚度远比相应单一渗铝的薄,交流电场的促渗作用不显著.
推荐文章
45钢表面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铝氮复合渗研究
粉末法铝氮复合渗
交流电场
显微组织
硬度
45 钢
交流电场作用下的中低碳钢低温粉末法渗硼
粉末法渗硼
交流电场
碳钢
低碳钢节能高效表面的渗铝技术
粉末法渗铝
交流电场
节能
工模具钢的一种节能高效表面渗硼技术
粉末法渗硼
工模具钢
交流电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交流电场增强45钢中温粉末法硼铝共渗特性
来源期刊 中国表面工程 学科
关键词 粉末法硼铝共渗 交流电场 组织 相结构 显微硬度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表面工程研究|Surface Engineering Research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12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156.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3/j.issn.1007-9289.20200617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粉末法硼铝共渗
交流电场
组织
相结构
显微硬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表面工程
双月刊
1007-9289
11-3905/TG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杜家坎21号
82-916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