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国内理论界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论断的诠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非自洽性:从人与人的相互依赖性去解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可避免地把人的本质再度归结为马克思所反对的"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把人的社会性本质归结为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必然导致对马克思所理解的费尔巴哈伟大功绩的误解;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的共同点,不能合理解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个体是社会存在物"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相关论述的异同.造成时下流行诠释方案非自洽性的根源是未能洞悉马克思赋予人、社会及其关系的内在理论张力,从而把它们理解为单向度的封闭概念.只有再度开启马克思有关人的社会性本质的双向度、开放性和历史性的规定性,我们才能为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论断提供一个合理的诠释方案.
推荐文章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马克思
人的本质
和谐社会
现实意义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本质及其异化探析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异化
克服异化
探微马克思关于人本质生成的思想
马克思
人本质
生成思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克思关于人的 社会性本质理论的内在张力分析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类本质 社会存在物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哲学与时代问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
页数 8页 分类号 B03
字数 122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563/j.cnki.sdzs.2020.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卜祥记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50 140 7.0 11.0
2 吴岩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4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7(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类本质
社会存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1-4403
32-1033/C
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7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45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