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并行DCE-MRI检查的浸润性乳腺癌164例(训练组124例,验证组40例).在DCE-MRI图像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DCE参数,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分别建立单纯影像组学模型、单纯DCE参数模型及联合模型.采用ROC的AUC评价不同模型的鉴别预测效能,并对模型的ROC曲线行DeLong检验;在验证队列中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共提取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得到28个特征,联合DCE参数分别建模.对于术前预测SLN转移的效能,在训练组中单纯影像组学模型AUC的95%CI为0.81(0.72,0.89),单纯DCE 参数模型AUC 的95%CI为0.77(0.68,0.86),联合预测模型AUC的95%CI为0.80(0.72,0.89);在验证组中单纯影像组学模型AUC的95%CI为0.74(0.59,0.89),单纯DCE参数模型AUC的95%CI为0.74(0.59,0.90),联合预测模型AUC的95%CI为0.76(0.61,0.91),Delong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的效能可能稍高.结论:基于DCE-MRI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及DCE参数建立预测模型,作为一种无创性预测乳腺癌SLN转移的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预测
研究进展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非前哨淋巴结
淋巴转移
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腋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影像组学构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动态增强磁共振 影像组学 DCE参数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智能影像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7-23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8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0.03.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动态增强磁共振
影像组学
DCE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双月刊
1672-0512
11-4894/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24-20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7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1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