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商口岸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近代中国经济地理学的格局和区域经济差异等内容,可以利用当代经济地理学、GIS技术、经济学等研究方法结合历史数据进行考察。近代中国一百多个通商口岸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沿海、沿江、边疆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为现代化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空间扩张,也重构了中国的经济区域。为探究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影响下的经济区域变化,首先对通商口岸体系子口税贸易在地理空间分布进行探讨,初步界定一些较大通商口岸的影响区域,进而通过数量化和GIS方法,特别是使用空间交互模型得出结论。通商口岸体系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的代表和系统性的研究对象,直接影响到当代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可对当前中国经济地理区划提供有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参考。
推荐文章
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演变及地缘经济关系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例
区域经济联系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欧氏距离模型
京沪高铁对沿线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研究
京沪高铁
城市对
规模–距离–频次
空间相互作用
人口流动的空间相互作用、Markov链和线性规划分析——地理研究中综合应用数学方法的一个实例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人口迁移
Markov链
线性规划
地理研究方法
鹤壁市
近代中国各阶级民族民主运动成败的经济因素分析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民主运动
经济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近代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研究
来源期刊 历史地理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近代中国 通商口岸体系 经济区域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年,卷(期) lsdlyj_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18
页数 19页 分类号 K92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近代中国
通商口岸体系
经济区域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历史地理研究
季刊
2096-6822
31-2157/K9
16开
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中国历
201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2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