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摘要:
在限制水域中,快速船舶的尾迹最重要的特征是在船舶前方能产生孤立波.文中基于Korteweg-de Vries型方程和Hirota双线性形式的符号和辅助结果,得到不同相位变化中的双孤子解.利用Mathematica软件仿真得到了KP(Kadovtsev-Petviashvili)方程双孤子解在不同相位变化中的所有可能波型以及双孤子解分解结构与线性叠加的波形,为理解KP方程双孤子解、双孤子相互作用及其形态结构特征奠定了基础.基于无量纲KP方程的双孤子解,仿真得到标准坐标下等振幅和非等振幅入射孤子相互作用区域的表面高度.结果表明,等振幅入射孤子的振幅与参考孤子的振幅相差0.01%比相差1%的相互作用波峰空间范围大;非等振幅的2个入射孤子的相互作用主要导致了2种入射孤子波峰的弯曲.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得到入射孤子和相互作用中心双孤子解的不同波峰,通过调节参数k对比相互作用孤子的坡度,结果表明沿波峰的传播方向,k值越大,相互作用孤子的轮廓越窄,坡度越大.
推荐文章
桩土(软支撑)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群桩
土软支撑模型
结构相互作用
非线性时程
动力反应
爆炸波作用下地下防护结构与围岩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爆炸力学
耦合法
边界元和有限元
动力相互作用
非线性分析
非线性接触力学模型在地基-基础相互作用弹性分析中的应用
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
非线性接触力元模型
接触界面
基底应力
土-桩-结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行波效应的并行计算分析
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系
行波效应
长周期地震波
并行计算
桥梁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线性尾流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船舶尾流 双孤子解 孤子相互作用 表面高度 坡度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5-693
页数 9页 分类号 U661.1|O175.2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93/j.issn.2096-3920.2020.06.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建生 59 517 11.0 20.0
2 王程英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船舶尾流
双孤子解
孤子相互作用
表面高度
坡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双月刊
1673-1948
61-1509/TJ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9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