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目前,我国氯乙烯生产企业以电石乙炔法应用最为广泛.因高温高热环境所致氯乙烯单体(VCM)的少量逸散,以及巡视、维修、清釜等岗位的防护措施不佳等因素引发的工人急性中毒或慢性损伤,已成为现今VCM职业接触健康损伤的主要问题.[目的]识别VCM生产过程中的重点接触岗位,结合个体接触水平将三种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比较,了解重点接触岗位的风险水平.[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个体接触水平检测了解天津市2家聚氯乙烯(PVC)化工企业(B厂和G厂)中19种VCM相关岗位共35人的接触情况;继而采用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半定量接触比值法和定量致癌风险评估法对接触工人开展风险评估,并采用Kappa法对三种风险评估法的结果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35名重点接触岗位工人均为男性,年龄为(40.04±1.03)岁,工龄为6.0(4.0,9.5)年,分别从事VCM合成、聚合外操、分析、清釜、下料、釜维修等VCM生产相关环节.B厂压缩机外操工、聚合外操工、VCM回收工、糊树脂外操工的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后称:浓度)(CTWA)较高(60.90~71.30 mg·m3),达职业接触限值(COEL=10 mg·m-3)的6~7倍;配制外操工、聚合内操工、合成主控内操工的CTWA为10.50~22.70 mg·m3,为限值的1~2倍.G厂看釜清釜工在清理反应釜时CTWA达到438.30 mg·m-3,为限值的40余倍,其他岗位的CTWA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各岗位工人处于中等~高风险间;半定量接触比值法评估结果显示,各岗位工人处于低~极高风险间;定量致癌风险评估法结果显示,B厂作业工人处于高~很高风险间,G厂作业工人处于可忽略~很高风险间.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当岗位CTWA≥COEL时,半定量接触比值法结果与定量致癌风险评估法一致性好(K=0.632, P=0.002).[结论]PVC生产企业中,VCM合成、压缩、聚合、回收、清釜、糊树脂、维修等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岗位为VCM重点接触岗位;依据接触水平和所处环境的差异,岗位风险分别处于中等至极高风险之间;三种风险评估方法各具优势及局限性,在评估过程中结合应用将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