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对致密油藏进行相渗调节,可有效启动基质,改善油水渗流状况.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尺寸小等优点,可作为相渗调节剂.以分散纳米SiO2的柴油为油相制备纳米级相渗调节剂,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表明:纳米相渗调节剂为粒径中值4.351 nm的O/W型纳米微乳液,可稳定存在3个月;不同质量分数相渗调节剂粒径中值为3~7 nm;油水间界面张力为0.5~5 mN/m,在碳酸盐岩压片上的平均接触角为40°~75°;经纳米相渗调节剂处理后岩石表面均匀平滑,且被纳米吸附膜包覆;经纳米相渗调节剂处理后岩心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幅度小于20%,水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幅度大于60%.
推荐文章
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渗流特征实验研究
碳酸盐岩
驱替实验
渗吸作用
采收率
某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时机研究
孔隙型
碳酸盐岩
开发特征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以坎波斯盆地东部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为例
Fischer曲线
湖相碳酸盐岩
硅化作用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下白垩统
坎波斯盆地
低渗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油藏
地质储量
物质平衡原理
线性回归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致密碳酸盐岩油藏纳米微乳相渗调节作用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纳米SiO2 O/W纳米乳液 结构表征 相对渗透率 调节机制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钻采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95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3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005.2020.01.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SiO2
O/W纳米乳液
结构表征
相对渗透率
调节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1959-10-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