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前后联合入路与单纯后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型颅底凹陷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7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型颅底凹陷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后联合入路组23例和单纯后路组24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Chamberlain线(Chamberlain line,CL)、Wackenheim线(Wackenheim line,WL)、McGae线(McGae line,ML)、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斜坡枢椎角(clivus-canal angle,CCA)、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Ranawat分级.结果 前后联合入路组随访时间为(48.7±31.2)个月,单纯后路组为(44.4±33.4)个月.前后联合入路组JOA评分术前为(8.20±2.75)分,末次随访时为(14.98±1.05)分,改善率为77.35%± 11.35%;单纯后路组JOA评分术前为(8.06±2.52)分,末次随访时为(14.71±0.62)分,改善率为74.38%±10.52%;两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t=0.877,P=0.262)及改善率(t=1.478,P=0.20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后联合入路组术前CL、WL、ML、ADI、CMA和CCA分别为(13.12±5.76) mm、(6.94±3.55) mm、(7.04±4.57) mm、(9.75±2.06) mm、110.85°±13.6°、95.32°±18.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68±2.53) mm、(-2.76±2.26) mm、(-1.52±2.43)mm、(1.12±1.55)mm、149.26°±12.6°、141.42°±1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纯后路组术前CL、WL、ML、ADI、CMA和CCA分别为(12.52±5.17) mm、(6.59±3.04) mm、(6.94±4.32) mm、(9.88±1.93) mm、115.35°±12.4°、97.25°±16.4°,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00±3.67) mm、(-3.06±1.85)mm、(-1.76±2.88)mm、(1.17±1.18) mm、146.76°±11.4°、137.56°±10.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后联合入路组植骨融合时间为(9.2±4.9)个月,单纯后路组为(9.5±4.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0.382).两组共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前后联合入路组6例(21.7%),单纯后路组2例(8.3%),单纯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前后联合入路组.结论 一期后路松解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可获得与前后联合入路基本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后路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前后联合入路.
推荐文章
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
颅骨牵引
固定寰枢椎融合
几种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比较
寰椎损伤
寰枢椎不稳
寰枢椎后路融合
内固定器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后联合入路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型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比较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颅底 颈寰椎 枢椎 脱位 治疗结果
年,卷(期) 2020,(1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5-126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00702-004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强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41 284 9.0 14.0
2 盛伟斌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155 985 15.0 21.0
3 甫拉提·买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16 52 5.0 6.0
4 买尔旦·买买提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37 236 9.0 14.0
5 郭海龙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45 290 10.0 14.0
6 盛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27 121 8.0 10.0
7 徐韬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40 170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底
颈寰椎
枢椎
脱位
治疗结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