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杏子川油区长6储层是典型的特低渗油层,具有成岩压实作用强、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孔隙喉道细小且小孔喉所占比例很大、微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目前,对该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油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压裂的方法以及高温高压渗吸实验结合恒速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CT扫描实验等岩心资料分析方法,研究了裂缝长度和发育程度对渗吸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压渗吸过程主要是小孔隙内的油水置换,水进入小孔隙将油置换到大孔隙中;含裂缝渗吸效率比基质渗吸效率高,缝长越长,渗吸效率提高就越大;在渗吸初期阶段,剩余饱和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渗吸效率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效果较为明显.在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增加裂缝发育程度,增大基质渗透率,增加基质与裂缝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渗吸采收率.
推荐文章
高温高压条件下射孔效能试验研究
射孔枪
射孔弹
射孔穿深
高温高压
射孔效能
试验研究
不同混料工艺对高温高压条件下制备MgZnO陶瓷的影响
混料工艺
MgZnO陶瓷
湿法混合
探测器
超高温射孔弹高温高压条件下穿深性能试验研究
射孔技术
超高温射孔弹
高温
高压
穿深性能
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特低渗裂缝性油藏
渗吸
采收率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延长组长6低渗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裂缝对渗吸效率的影响
来源期刊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学科
关键词 长6储层 裂缝 核磁共振 高温高压渗吸 渗吸效率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92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39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426.2020.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汉桥 156 1598 22.0 27.0
2 党海龙 6 8 2.0 2.0
4 崔鹏兴 5 4 1.0 2.0
7 赵习森 3 3 1.0 1.0
8 王小锋 1 0 0.0 0.0
9 侯玢池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6储层
裂缝
核磁共振
高温高压渗吸
渗吸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双月刊
1007-3426
51-1210/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华阳天研路218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4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28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