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应用双层软光刻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制备以星形胶质细胞为桥梁,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同一立体空间或平面内肩并肩生长的微流控芯片.方法:(1)设计一种贯通三通道神经血管单元的体外共培养微流控芯片模型.(2)基于双层光刻技术制备芯片模板及神经血管单元共培养微流控芯片.(3)测算不同通道进样流速比.(4)在芯片内培养神经血管单元3种要素细胞.结果:(1)芯片内3个主流道的长度均为1 cm,高度均为45μm,中间主流道的宽度为570μm,两侧主流道的宽度均为500μm.设计流道间孔径的长度均为30μm,宽度和高度均为10μm,孔径的间距均为15μm.(2)甩两层光刻胶,第1层结构高度为10μm、第2层结构高度为35~40μm、总高度约为45μm的芯片模板进行后续试验.(3)A、B、C三通道进样流速比为5:6:5.(4)明场下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微流控芯片内以星形胶质细胞为桥梁背靠背生长.结论:本研究设计一种神经血管单元三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使3种要素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桥梁在同一平面肩并肩生长,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有助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信号传导和信息交流的研究.
推荐文章
从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血管单元阐释脑玄府开阖
脑玄府
星形胶质细胞
调控
神经血管单元
玄府开阖
微流控芯片仪器进展
仪器
芯片
芯片实验室
评述
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作
细胞共培养
微流控芯片
细胞微环境
稳定性
均一性
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微流控芯片
毛细管电泳
检验医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双层光刻技术制备神经血管单元三细胞共培养微流控芯片
来源期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软光刻 微流控芯片 神经血管单元 三细胞共培养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0-568
页数 9页 分类号 R318.0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78/j.jdxb.2020.06.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8(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软光刻
微流控芯片
神经血管单元
三细胞共培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双月刊
1000-9965
44-1282/N
16开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880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