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锰钢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钢铁材料,因为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第三代汽车用钢,但是该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拉伸变形时会发生塑性失稳,导致材料结构稳定性减弱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过早失效,这已然成为限制中锰钢商业化使用的关键问题.塑性失稳包括出现不连续屈服和屈服平台(吕德斯应变)以及流变应力锯齿(PLC效应).两者都受到成分、晶粒形貌、退火工艺、组织构成等因素的影响,也均与拉伸变形过程中奥氏体相变转变存在或强或弱的相关性,使得这一塑性失稳现象的机理更为复杂化,因而在近期各种观点迥异的理论解释也相继被提出.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中各种因素对吕德斯应变和PLC效应的影响结果及相关理论解释,并着重指出了各理论解释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思路.最后,基于现有研究和预研实验对在保证中锰钢超高强度和优良塑性的前提下消除中锰钢塑性失稳现象的可行途径进行了展望.
推荐文章
关于动态测量精度理论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
动态测量
精度理论
研究进展
未来研究
中国核数据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核数据
核数据测量
核数据评价
核数据库
宏观检验
植物表型可塑性研究进展
环境的复杂性
构件特征
可塑性的进化
适应性可塑
成本与限制
发育的可塑
栓皮栎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栓皮栎
研究进展
天然林更新
遗传改良
丰产林培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锰钢塑性失稳现象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展望
来源期刊 工程科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中锰钢 不连续屈服 流变应力锯齿 微合金化 电脉冲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TG142.1
字数 764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斌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3 16 2.0 3.0
2 罗海文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9 68 6.0 8.0
3 毛新平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 51 2.0 4.0
4 王玉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0 72 6.0 8.0
5 屠鑫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5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锰钢
不连续屈服
流变应力锯齿
微合金化
电脉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科学学报
月刊
2095-9389
10-1297/TF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8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473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