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椎动脉夹层是引起后循环青年卒中重要的病因,其单侧病变多见,且大多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双侧自发性椎动脉夹层少见.既往研究表明,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均有效,且在监测手段上,高分辨率MRI对动脉管壁结构显示优于其他检查手段,故在椎动脉夹层的诊治及随访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该研究报道了1例经高分辨率MRI确诊及连续追踪的双侧椎动脉颅外段自发性夹层的罕见案例,该例患者源于一侧起病,虽经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对侧出现了再发夹层,该研究结合文献对其诊治特征进行了分析.
推荐文章
椎动脉夹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临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椎动脉夹层
病因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一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动脉瘤,夹层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胸痛
病例报告
历史文献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一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动脉瘤,夹层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胸痛
病例报告
历史文献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侧自发性椎动脉夹层一例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椎动脉夹层 青年卒中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病例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7-21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69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20.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致郅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脑病科 23 111 6.0 10.0
2 张志勇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 11 79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椎动脉夹层
青年卒中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