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早产儿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期间各种有创操作频繁,极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真菌是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真菌占 NICU(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院内感染病原菌中的 10%~15%[1].真菌感染包括皮肤黏膜浅表部位感染及深部真菌感染.当存在全身感染表现,正常无菌体腔液(包括尿液、脑脊液、腹水)真菌培养阳性,则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或深部真菌感染[2].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也较高,故早产儿真菌感染应值得高度重视,并针对早产儿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改善早产儿预后.
推荐文章
小剂量氟康唑预防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小剂量氟康唑
早产儿
真菌性败血症
预防效果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早产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新生儿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6例临床分析
早产儿
侵袭性
白色念珠菌
真菌培养
聚合酶链式反应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医院感染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早产儿 侵袭性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1-3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2)
共引文献  (138)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产儿
侵袭性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