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水平对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1例,平均年龄55.1±9.9岁,其中男性172例(63.47%),按出院后第1月、3月、6月、12月进行随访,随访1年,主要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记录临床不良事件.共59例发生临床不良事件(21.77%).ROC曲线结果 显示:血浆PCSK9诊断AMI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最佳预测值为309.6ng/ml((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3,0.779和0.746),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PCSK9(L)组(PCSK<309.6ng/ml),共163例,平均年龄55.1±9.4岁,男性102例;PCSK9(H)组(PCSK≥309.6ng/ml),共108例,平均年龄54.9±10.6岁,男性70例.比较PCSK9(H)组和PCSK9(L)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浆PCSK9、血清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入院时Killip心功能分级、左心射血分数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Cox回归分析血浆PCSK9水平对AMI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PCSK9(H)组和PCSK9(L)组血浆PCSK9水平为386±70.31ng/ml vs 232±53.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45,P=0.000),血清LDL-C水平为2.71±0.62mmol/L vs 2.19±0.5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6,P=0.037).PCSK9(H)组和PCSK9(L)组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15%vs 1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8,P=0.012),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3.89%vs 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P=0.018).经Log Rank检验:PCSK9(H)组和PCSK9(L)组非复合心血管事件生存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5,P=0.007).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血浆PCSK9水平是AMI患者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HR=1.507~1.517,95%CI:1.218~1.735,均P<0.05).结论 血浆PCSK9水平是AMI患者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