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分析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用作储能电池的优势,首先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单体电池基本动态性能进行实验测试,然后利用集装箱储能系统对储能电站工作特性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单体电池在3C放电时,放电电压可以保持2.5 V以上,3C放电容量为37611 mA·h,放电比率可以达到77.17%.电池充放电内阻相对较小,电池具有较高的充放电效率.储能电站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簇电压曲面平滑升降,电池的充入容量均值为50.45 A·h,标准差为0.75,放出的容量均值为49.60 A·h,标准差为0.82,各单体间温差较小,充放电温度变化一致性良好.因此,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单体具有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同时该电池串并联使用时一致性良好,满足作为储能电池的设计要求.
推荐文章
软碳电池储能电站低温特性的实验研究
软碳
锂离子电池
低温特性
实验研究
基于微电网锂电池储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锂电池
储能系统
分布式发电
微电网
储能锂电池模组SoE运行区间评估方法研究
储能
锂电池模组
能量状态
跟踪计划发电
风光功率平滑
电池电压极差
电池电压标准差系数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锂电池负极的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
负极材料
纳米结构
多孔碳
复合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在储能电站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电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 基本动态性能 储能电站 工作特性 一致性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电池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190
页数 7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35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34/j.issn.2095-2805.2020.3.18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洪信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84 1126 17.0 25.0
2 赵清海 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 78 151 6.0 9.0
3 霍炜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42 421 12.0 18.0
4 黄福闯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7 5 2.0 2.0
5 徐方超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6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软碳负极材料锂电池
基本动态性能
储能电站
工作特性
一致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源学报
双月刊
2095-2805
12-1420/TM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黄河道467号大通大厦16层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64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