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感染性疾病,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皮疹等.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局网[1]显示,2008-2017年我国手足口病共报告约1 817万例,其中死亡3 500多人,我国手足口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47/100000,给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手足口病病毒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A组(4、5、6、7、9、10、16型)、B组(1、2、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2].历史上,手足口病主要致病血清型为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3-4],但自2013年开始CV-A6已逐渐取代EV-71和CV-A16成为手足口病主要致病血清型[5].目前对CV-A6的研究尚不全面,尤其是在致病机制、免疫应答等方面.现就CV-A6流行概况、致病机制、疫苗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推荐文章
柯萨奇病毒A6感染致足月新生儿NEC、肠穿孔一例
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新生儿
感染性休克
肠穿孔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013年西安地区柯萨奇病毒A6流行情况及基因特征
手足口病(HFMD)
病原
柯萨奇病毒A6型(CA6)
进化分析
柯萨奇病毒B3型研究进展
柯萨奇B3病毒
研究进展
综述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进展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于足口病
实验室诊断
分子流行病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儿科药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2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20.02.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11)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0)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儿科药学杂志
月刊
1672-108X
50-1156/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136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
78-133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9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226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