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热力发电       
摘要:
随着风能的不断开发,风电场从平坦地形开始转向复杂地形.复杂地形下的风电场内部流动对风电机组的布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针对多种典型复杂地形,包括不同高宽比的孤立山丘地形和带不同深度山谷的双山地形,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复杂地形下的绕流场分布,分析了流动形成机理和合理的布机位置.模拟结果显示:山丘的高宽比对山丘顶部的加速比和山丘下游速度恢复有很大影响,山丘地形下的布机需要综合考虑山丘高度和山丘下游的速度恢复距离;连续山丘顶部的加速比减弱,且背风面易形成较大的分离流动;连续山丘之间的山谷有利于减弱连续山丘背风面的流动分离,距离较近的双山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山顶的加速效比均比孤立山丘的加速比小;双山之间的山谷较浅时,有利于山顶的加速效果的恢复,但山谷较深时,会增加后山下游的速度恢复距离.
推荐文章
复杂地形低空三维风场数值仿真方法
过山气流
三维风场
球饶流
数值仿真
山区峡谷桥址处风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山区峡谷
谐波合成
现场实测
脉动风速
大涡模拟
山脉地形下击暴流风场数值模拟
下击暴流
连续山脉
加速效应
湍流度
数值模拟
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地形风场风资源评估方法
湍流模型
微观选址
数值模拟
风资源
大气边界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山地形风场流动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热力发电 学科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速度廓线 加速比 流动分离 孤立山丘地形 连续山丘地形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新能源发电技术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3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666/j.rlfd.2019112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晓东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63 215 9.0 11.0
2 闫姝 8 19 3.0 4.0
3 曾崇济 1 0 0.0 0.0
4 毛凌志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杂地形
速度廓线
加速比
流动分离
孤立山丘地形
连续山丘地形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力发电
月刊
1002-3364
61-1111/TM
大16开
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博源科技广场A座
1972-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33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