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这些重大的科学发现,最早都发表在我国的科技期刊上.然而,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还存在国际影响力有限,小散弱问题突出、缺乏自主平台,没有话语权和评价权等问题,如何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科技期刊作用,将创新成果记录留在中国?近日,多位院士、专家在第十五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为此建言献策,现摘登部分发言.
推荐文章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基础与路径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文献索引系统
期刊评价
数字出版平台
科技期刊编辑提升学术话语权的主体意识与职责使命
科技期刊
编辑
学术话语权
学术失语
出版
中国声音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应优化主编人才培育机制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主编队伍
岗位规定
培育机制
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 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党的二十大
科技期刊
中国特色
学术共同体
世界一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升我国在国际期刊界的话语权
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年鉴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期刊年度特别关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4-221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期刊年鉴
年刊
1671-6655
11-4794/Z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金盾出版社5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0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