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分析南京内秦淮河东段各项指标的适宜性,构建后评价体系模型,明确城市河道修复的重点方向.[方法]以南京内秦淮河东段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景观因素3方面入手,对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的景观现状、历史文化和人文特征等进行调研.利用专家问卷所得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评价模型,结合群众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通过距离指数法得到南京内秦淮河东段景观修复后评价等级.[结果]准则层中生态因素的权重最高,为0.5214,占总比例的52.14%;其次为社会因素,权重为0.2537;最后是景观因素,权重为0.2249.在指标层,生态因素中水质的权重值最高,为0.2218;社会因素中可达性的权重最高,为0.1021;景观因素中休闲娱乐功能的权重值最高,为0.1184;南京内秦淮河东段景观修复后评价等级为适宜(距离指数为0.23),其中生态因素的距离指数(0.19)为适宜,社会因素的距离指数(0.14)为适宜,景观因素的距离指数(0.42)为基本适宜.通过指标因子权重的排序,可以看出水质的改善是城市河道开放空间的关键因素,南京内秦淮河东段景观修复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河道的亲水性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对不同年龄结构人群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在安全性、休闲娱乐功能与亲水及近水驳岸3个指标上,青壮年、中老年两个年龄层次人群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评价模型,给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的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客观、准确的评价方法,可为不同条件下的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