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8年8月(丰水期),在嫩江支流甘河,调查了19个点位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并运用聚类分析、Mcnaughton优势度分析和IBD(biological diatom index,硅藻生物指数)3种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清洁状况,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甘河着生硅藻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甘河共鉴定出着生藻类90种(属),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生物量丰富.丰水期甘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为健康,着生硅藻主要由清洁种构成,其中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0.48,为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河采样点位可分为3组;其中组1和组2点位主要位于甘河上、中游,上、中游水质、生境质量较好,健康程度较高,优势种均为清洁种,上游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优势度达到了0.64;组3点位均位于甘河下游,下游人为干扰较强,健康程度较其余两组偏低,Nitzschia palea和Nitzschia paleaeformis等耐污种在组3的优势度较高.导致甘河着生硅藻群落清洁度由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差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其中影响中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影响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和总磷.由此可见,着生硅藻群落可以较好的指示甘河流域水体有机污染程度和营养富集程度.
推荐文章
滇池流域入湖河流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滇池流域
着生藻类
水环境因子
空间分布格局
丰水期
西藏尼洋河水生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2.着生藻类
西藏
尼洋河
着生藻类
时空动态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分类回归树
汎河不同断面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差异性
汎河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安康水库表层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安康水库
浮游藻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水质状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甘河 着生藻类 着生硅藻 Achnanthidiumminutissimum 冗余分析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8-336
页数 9页 分类号 X171.5
字数 72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丙辉 209 6824 49.0 74.0
3 王业耀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136 2245 28.0 39.0
5 孟凡生 72 1019 20.0 29.0
8 叶匡旻 2 0 0.0 0.0
9 薛浩 7 20 2.0 4.0
11 程佩瑄 5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8)
共引文献  (401)
参考文献  (4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河
着生藻类
着生硅藻
Achnanthidiumminutissimum
冗余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