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总结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8例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8岁(43~68岁),男女各4例,病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多见,也可见于脑淀粉样血管病、心源性脑栓塞、肿瘤放疗、烟雾病以及不明原因.临床症状有意识障碍、头痛、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失语、肢体抽搐等,8例患者均出现或伴有短暂的偏身肢体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6例cSAH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同侧,2例cSAH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对侧. 6例(75% )出现前循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所有患者给予对症及病因治疗,其中3例考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1例考虑心源性栓塞患者给予抗凝治疗. 8例患者90 d mRS评分均≤2分,且随访期间均无新发血管事件.结论 cSAH合并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病因多样,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最常见. cSAH与梗死区域可位于同侧或者对侧.给予对症及病因治疗预后良好.
推荐文章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蛛网膜下腔
高密度值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临床及头颅CT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
头颅CT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死亡
Logistic回归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
来源期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抗栓治疗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经验总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0-10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35
字数 25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沙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30 117 5.0 9.0
2 曹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11 81 5.0 9.0
3 苏竹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4 12 2.0 3.0
4 刘晨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7 20 3.0 4.0
5 操亚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5 6 1.0 2.0
6 毕抓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抗栓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月刊
1003-2754
22-1137/R
大16开
长春市新民大街519号
12-1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0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