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扩散和溶质弥散的持续效应,于2016-2019年在1.5°、3 °、5°的径流小区开展了生物炭持续效应试验,分析了单次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Boltzmann变换参数ξ、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D(θ)、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的持续作用.结果 表明:土壤中单次添加生物炭后的4年内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且各指标变化率均随坡度增大、施炭年限延长而减小;坡度、年份、是否施用生物炭3个因素中,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影响程度最大的均为是否施用生物炭;施用生物炭增大了ξ,且ξ随坡度增加、施炭后年限延长逐年减小.2016-2019年D(θ)与Dsh(θ)均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土壤含水率小于等于0.42 cm3/cm3时,生物炭抑制土壤水分扩散;当土壤含水率大于0.42 cm3/cm3时,生物炭促进土壤水分扩散.当土壤含水率小于等于0.36 cm3/cm3时,生物炭抑制土壤中NaC1溶液的弥散;当土壤含水率大于0.36 cm3/cm3时,生物炭可以促进土壤中NaC1溶液的弥散.试验区θ处于0.20~ 0.35 cm3/cm3,故施用生物炭对水分扩散、NaC1溶液弥散均具有抑制效果,且生物炭对水分扩散和溶液弥散抑制效果均随坡度增加、施炭后年限延长而减弱.
推荐文章
生物炭对黑土区土壤水分及其入渗性能的影响
生物炭
土壤含水率
累积入渗量
湿润锋
入渗速率
入渗模型
东北黑土区冻融作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土壤水分
冻融侵蚀
冻融作用
东北黑土区
BP神经网络和SVM模型对施加生物炭土壤水分预测的适用性
土壤水分
生物炭
模型预测
SVM模型
BP神经网络
东北黑土区降水特征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降水
土壤水分
气象
标准降水指数( SPI)
土壤供水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炭对黑土区土壤水分扩散与溶质弥散持续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生物炭 黑土区 Boltzmann变换参数 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 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参数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8-31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156.2|S152.7+1
字数 90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41/j.issn.1000-1298.2020.04.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永霞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07 1025 17.0 24.0
5 王鹤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8 8 2.0 2.0
6 刘慧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47 344 8.0 17.0
10 肖敬萍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4)
共引文献  (156)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2(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3(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4(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5(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6(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17(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8(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炭
黑土区
Boltzmann变换参数
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
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机械学报
月刊
1000-1298
11-1964/S
大16开
北京德外北沙滩1号6信箱
2-363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7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1744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