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黏菌素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分别联用时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2018年间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共筛选出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1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对19株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微量棋盘稀释法评估黏菌素分别与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19株菌株对一、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26.3%和31.6%;黏菌素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对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美罗培南/黏菌素与亚胺培南/黏菌素组合各对1株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碳青霉烯类与黏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碳青霉烯类和黏菌素共同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作为此类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潜在治疗策略。
推荐文章
2株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阴沟肠杆菌
多重耐药
碳青霉烯酶基因
ESBLs
外膜蛋白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特性的分析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三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美罗培南
体外抗菌作用
三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ICU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最低抑菌浓度(MIC)
体外抗菌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青霉烯类联合黏菌素对耐药阴沟肠杆菌复合群的体外抗菌活性评估
来源期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黏菌素 阴沟肠杆菌复合群 联合治疗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细菌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8-90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2309-20200407-0017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青霉烯类
黏菌素
阴沟肠杆菌复合群
联合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月刊
0254-5101
11-2309/R
大16开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2-5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5
总下载数(次)
1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