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铈基材料因其独特的Ce4+/Ce3+转化性质而广泛运用于非均相催化反应中.尽管在实验和理论上对纯净二氧化铈表面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与二氧化铈有关的界面结构和反应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其中,已有报道表明,氧化铈/金属反向催化剂相较于氧化铈、金属或者金属/氧化铈负载材料能明显提高CO催化氧化和水汽转化等反应活性.然而多数前期研究并没有从理论上给出合理解释,同时也并未说明反向催化剂中氧化铈结构(层数)和性质的关系.可以预见,因受到金属基板的影响,二氧化铈表面的物化性质,如氧空位形成能、电子分布、催化活性等必然会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库伦作用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U)计算,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厚度的CeO2/Pt(111)反向催化剂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催化CO氧化的性能.本文首先在Pt(111)载体上明确了单层CeO2(111)的最佳结构,然后研究随着二氧化铈厚度增加,各复合结构界面热力学稳定性、几何结构和电荷性质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首先,单层CeO2/Pt(111)比双层和三层CeO2/Pt(111)复合结构在界面处表现出更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其强度与界面结合结构密切相关,如界面O–Pt键的数量及其长度等;其次,氧化铈板层和Pt基板之间的接触会显著影响界面处一个氧化铈层和两个金属层内的电子分布,使氧化铈外暴露表面的氧空位形成能降低~0.3 eV,而界面氧空位形成能则显著降低1.3?1.8 eV,并且当表面上沉积≥2个氧化铈层时,氧化铈/铂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会趋向收敛;最后,通过计算单层CeO2/Pt(111),单层CeO2和模拟体相结构的三层CeO2(111)表面上的CO氧化过程,结果表明三者均遵循Mvk机理,并且关键步骤OC…Os偶联的反应能垒分别是0.45,0.33和0.61 eV,表明三者的活性趋势为ML CeO2>ML CeO2/Pt(111)>TL CeO2(111).综合考虑到单层CeO2/Pt(111)界面处适度的二氧化铈-铂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热力学稳定性,另一方面还成功保留了单层二氧化铈的优异催化活性,因此单层CeO2/Pt(111)复合材料从理论上认为是一种优异的CO氧化催化剂.
推荐文章
不同Pt前体制备Pt/CeO2催化剂对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Pt/CeO2催化剂
Pt纳米粒子
CO氧化
浸渍法
胶体沉积
Au/CeO2、Pd/CeO2和Au-Pd/CeO2催化剂甲醇部分氧化制氢性能的研究
甲醇部分氧化
Au-Pd双金属催化剂
氧化铈
制氢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O在CuO(111)的表面吸附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纳米CuO
NO
吸附
甲醛在CeO2(11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二氧化铈
甲醛
密度泛函理论
周期平板模型
态密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eO2/Pt(111)反向催化剂结构和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来源期刊 催化学报 学科
关键词 CeO2/Pt(111)反向催化剂 界面结构 氧空位 CO氧化 密度泛函理论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0-1368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19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016/S1872-2067(20)63564-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eO2/Pt(111)反向催化剂
界面结构
氧空位
CO氧化
密度泛函理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催化学报
月刊
0253-9837
21-1195/O6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大连110信箱)
8-9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62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650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