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激光溅射-超声分子束冷却离子源结构对金属掺杂氮原子簇形成的影响,通过增加液氮冷却、缩小脉冲阀喷气孔与激光轰击靶点的距离,对常规离子源进行了改进,并研究了碱金属和第一过渡系金属掺杂的氮原子簇的生成.通过飞行时间质谱发现了锂氮簇LiNn+(n=6,8,10,12,14,16,18)和Li2Nn+(n=8,10,12)、钠氮簇NaNn+(n=2~27)、钒氮簇VNn+(n=6,8,9,10,11,13,15)和V2Nn+(n=17,19,21)、铬氮簇CrNn+(n=2,4,6,8,9,11)和Cr2Nn+(n=9,10,11).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离子源能显著增加生成的金属掺杂氮原子簇的数量,并明显提高产物的含氮质量分数;掺杂金属的种类对所形成原子簇的组成有很大的影响,各类金属掺杂氮原子簇中丰度最高的分别为LiN8+、NaN12+、VN11+和CrN8+.
推荐文章
高氮含量钠杂氮团簇的生成与检测
有机化学
团簇化学
氮团簇
钠氮团簇
NaN+12
激光溅射
高氮含量锂氮团簇的生成与检测
锂氮团簇
氮簇材料
激光溅射
飞行时间质谱
LiN8
LiN10
高氮含量锂氮团簇的生成与检测
锂氮团簇
氮簇材料
激光溅射
飞行时间质谱
LiN8
LiN10
高氮含量钠杂氮团簇的生成与检测
有机化学
团簇化学
氮团簇
钠氮团簇
NaN+12
激光溅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氮含量金属掺杂氮原子簇的液氮冷却-激光溅射生成研究
来源期刊 含能材料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激光溅射-超声分子束冷却 掺杂氮原子簇 LiN8+ NaN12+ VN11+ CrN8+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制备与性能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7-60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J55|O65
字数 37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3/CJEM201929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忠学 139 733 13.0 19.0
2 丁可伟 22 27 3.0 4.0
4 李陶琦 34 72 6.0 6.0
5 卜建华 6 3 1.0 1.0
8 许洪光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5 10 2.0 3.0
9 杨斌 1 0 0.0 0.0
10 郑卫军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6 1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溅射-超声分子束冷却
掺杂氮原子簇
LiN8+
NaN12+
VN11+
CrN8+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含能材料
月刊
1006-9941
51-1489/TK
大16开
四川省绵阳市919信箱310分箱
62-31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0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