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深厚的奴隶史和与非洲母族文化的断联使得美国黑人在本质上是创伤和空白的.黑人对创伤记忆的逃避和对建构完整主体的渴望使他们抛弃了黑人传统和历史转而与白人文化为主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认同.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运作机制的模仿,黑人形成了以父权制为主的社会体系,通过压迫黑人女性以及与欲望客体发生认同来建构完整但却异化的主体.根据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黑人女性因其"替罪羊"的属性被看作是能够穿越意识形态幻象的征兆.通过刻画征兆般的秀拉与异化的黑人社区之间的对抗关系,莫里森在《秀拉》里解构了意识形态幻象并指出黑人应重返创伤实在界并获得与主流意识形态对抗的力量.
推荐文章
女权主义与民族文化的融合——谈托妮·莫里森的民族女权观在《秀拉》中的体现
托妮·莫里森
<秀拉>
女权主义
民族文化
民族女权主义
从替罪羊机制解读《秀拉》
《秀拉》
勒内·吉拉尔
替罪羊机制
迫害文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齐泽克幻象视阈下激进黑人主体身份的重构 ——以《秀拉》为例
来源期刊 内蒙古电大学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创伤记忆 主流意识形态幻象 替罪羊机制 《秀拉》 征兆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6
页数 5页 分类号 I712.0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162/j.issn.1672-3473.2020.06.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创伤记忆
主流意识形态幻象
替罪羊机制
《秀拉》
征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电大学刊
双月刊
1672-3473
15-1141/N
16开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华东街34号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60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86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