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干物质是作物光合作用产物的最高形式,其积累动态特性与籽粒产量有密切关系,研究前茬作物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后茬地膜覆盖作物地上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对优化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在干旱内陆灌区研究了前茬春小麦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M;免耕秸秆立茬还田,NTS;传统翻耕秸秆还田,CTS;传统翻耕无秸秆还田,CT,对照)对后茬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 表明:前茬春小麦免耕秸秆还田(NTM,NTS)提高了后茬玉米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延迟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时间,以NTM处理作用效果最明显,较CT玉米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提高5.7%、11.2%,玉米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时间延迟3.4 d,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NTM、NTS处理可长时间保持后茬玉米相对较高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有效延缓吐丝至灌浆期后茬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降低,维持较长的地上干物质积累期,提高完熟期地上干物质积累量,NTM和NTS较CT处理玉米收获期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1.3%和9.9%(P<0.05).NTM、NTS和CTS比CT处理分别增产15.6%、13.0%和7.8%,以NTM处理增产幅度较大,较CTS增产7.3%(P<0.05),增产的主要原因为穗数、穗粒数及粒重的协同提高.通过关联矩阵分析表明,通过优化前茬春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影响后茬玉米穗数来调控群体大小,进而协调穗粒数与粒重,通过三者相互协调发展可实现增产.因此,前茬春小麦免耕25~30 cm覆盖秸秆还田(NTM)是典型干旱内陆灌区优化后茬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及获得高产的理想耕作措施.
推荐文章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轮作玉米干物质累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轮作
干物质分配
产量
收获指数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稻麦
秸秆还田
增产机制
秸秆腐解
环境效应
小麦秸秆还田和施钾对棉花产量与养分吸收的效应
秸秆还田
化学钾
棉花
养分吸收
产量
内陆灌区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光能利用及水分生产效益的影响
秸秆还田
免耕
光能利用
经济效益
作物生产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春小麦秸秆还田对后茬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地膜覆盖 玉米 干物质积累 产量形成 绿洲灌区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栽培与生理状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0-1218
页数 9页 分类号 S341|S1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2001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爱忠 32 213 8.0 14.0
2 柴强 98 1665 22.0 38.0
3 陈桂平 11 17 2.0 4.0
4 赵财 6 27 3.0 5.0
5 胡发龙 18 43 4.0 6.0
6 樊志龙 13 7 1.0 2.0
7 殷文 16 18 2.0 3.0
8 范虹 2 0 0.0 0.0
9 郭瑶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4)
共引文献  (523)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2(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3(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5(2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6(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秸秆还田
地膜覆盖
玉米
干物质积累
产量形成
绿洲灌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