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对0~6岁儿童出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0~6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并记录儿童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孕周、出生身长、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等情况.根据入选儿童出生体重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2500g)、B组(2500~2999g)、C组(3000~3499g)、D组(3500~3999g)、E组(≥4000g).记录各组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出生体重与0~6岁儿童发生超重或肥胖的相关性,并对各个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调整.结果 A、B、C、D、E组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57% 、4.02% 、4.83% 、6.15%、14.56%,超重发生率分别为8.93%、9.64%、9.57%、12.15%、20.25%.在调整年龄、性别、出生身长、孕周、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后,A、B组出生体重与0~6岁儿童体重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0.07,均P>0.05),而C、D、E组出生体重与0~6岁儿童体重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36、0.48,均P<0.01).在调整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及孕周等相关因素后,A组发生肥胖或超重的风险性与C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R R值分别为1.22、0.92,95%C I分别为0.94~1.65、0.72~1.38,均P>0.05);相比C组,B组儿童发生肥胖和超重的风险性均明显下降(RR值分别为0.89、0.74,95%CI分别为0.71~0.95、0.65~0.91,均P<0.01),D、E组儿童发生肥胖和超重的风险性均明显升高(RR值分别为1.36、1.47、2.01、1.75,95%CI分别为1.22~2.06、1.35~4.65、1.68~4.51、1.42~5.33,均P<0.01).结论 不同出生体重的0~6岁儿童出现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出生体重超过3500g的儿童发生肥胖或超重的风险性明显升高.
推荐文章
出生体重与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
出生体重
学龄儿童
肥胖
超重
长春市2007年0~6岁儿童超重及单纯性肥胖的调查
0~6岁
儿童
按年龄的体重
超重及单纯性肥胖
儿童期肥胖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探讨
儿童期
肥胖
出生体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出生体重对0~6岁儿童超重或肥胖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儿童 出生体重 超重 肥胖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73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23.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293.2020.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琳清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 5 13 1.0 3.0
2 屠蕾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8 70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儿童
出生体重
超重
肥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月刊
1673-5293
61-1448/R
大16开
199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