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沉积物粒度端元分析模型对岷江上游新磨村湖相沉积高分辨率粒度数据序列进行了反演,分离出2个端元.根据端元的频率分布曲线和沉积学分析,并结合岷江上游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各端元与研究区物源和古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EM1为震间期的湖泊沉积,代表风力近源搬运的极细颗粒组分;EM2为极端灾变(地震等)期间的湖泊沉积,代表风力为主和部分水力近距离搬运的细颗粒组分.对新磨村剖面分离出的EM2百分含量与中值粒径、20~63 μm、63~200 μm粒径组分、磁化率值及地球化学比值(SiO2/Al2O3、TiO2/Al2 O3、CaO/Al2 O3、Sr/Al2 O3、Rb/Sr,Na2 O/Al2 O3)进行对比分析,各指标的突变明显受粒度变化控制,指示可能的地震事件,进而识别出26次地震事件.为确定地震事件所代表的地震震级,基于震级与累积砂层厚度关系进行估算,共获得16次5~6级,5次6~7级,5次>7级地震.因此,采用粒度端元模拟不仅可以分离出不同的粒径组分和各组分百分含量,有效识别出不同动力组分和沉积动力环境,还可以较好地厘定出沉积记录的构造事件(地震等)等,更好地理解构造活动在地质、地貌演化中的作用.
推荐文章
岷江上游堰塞湖沉积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成因讨论
软沉积物变形
震积岩
古地震
堰塞湖
岷江
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叠溪古堰塞湖
粒度分析
古环境
古气候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
碳酸盐碳氧同位素
古气候演化
古堰塞湖
岷江上游叠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岷江上游新磨村湖相沉积物粒度端元反演及其记录的构造和气候事件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粒度 端元分析模型 湖相沉积 古地震 岷江上游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8-981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9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汉朝 11 84 7.0 9.0
2 徐红艳 8 53 5.0 7.0
3 李海兵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5 33 4.0 4.0
4 梁莲姬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 10 1.0 3.0
5 钟宁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0 0.0 0.0
6 时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6)
共引文献  (134)
参考文献  (5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2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7(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粒度
端元分析模型
湖相沉积
古地震
岷江上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