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控、质量可靠的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通过定压、恒容标准技术建立动物模型,即采用自锁式尼龙扎带行大鼠右侧后肢近端加压捆扎阻断后肢血流,尼龙扎带宽度为5 mm,通过压力监测装置维持阻断压力在(300±20)mmHg。大鼠趾掌表现为苍白青紫、发凉,并经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验证肢体血流被成功阻断,即造模成功。给予大鼠单侧后肢血流阻断4 h,然后于不同再灌注时间(0.5、2、4、8 h)后收集缺血肢体腓肠肌、肾脏、肝脏、肺组织及血清标本( n=6/组)。Masson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学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肝脏及肺组织学改变,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肢体缺血4 h后大鼠腓肠肌出现明显肿胀及淤血表现,Masson染色镜下可见腓肠肌纤维肿胀、排列不规则、肌纤维间隙增宽;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0.5、2、4、8 h)观察,腓肠肌损伤逐渐加重,局部肌细胞出现坏死,再灌注各组腓肠肌湿重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血清CK水平为(38.78±2.59)U/L,肢体缺血(4 h)组(621.97±98.77)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CK水平分别为(9 400.25±1 051.30)U/L,(6 312.27±3 056.83)U/L,(3 511.03±871.83)U/L和(5 509.55±675.1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35, 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0.5 h)组血清CK水平最高。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脏、肝脏和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和功能改变。肾脏出现肾小球大小不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狭窄,肾小球萎缩等变化。对照组血清BUN水平为(57.1±2.2)mg/L,肢体缺血(4 h)组(183.9±28.3)mg/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BUN水平分别为(400.6±22.8)mg/L,(396.9±20.5)mg/L,(371.8±64.4)mg/L和(644.5±108.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3.42, 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 h)组血清BUN水平最高。肝脏出现肝细胞水肿,汇管区小叶间动脉充血,肝血窦扩张、红细胞渗出,气球样变及小叶中央出血等改变。对照组血清ALT水平为(54.71±6.01)U/L,肢体缺血(4 h)组为(113.62±21.86)U/L,肢体缺血-再灌注(0.5、2、4、8 h)组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68.92±14.56)U/L,(458.36±89.27)U/L,(436.39±55.85)U/L和(703.01±43.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5.5, P<0.05),肢体缺血-再灌注(8h)组血清ALT水平最高。肺组织出现肺泡壁断裂,肺泡腔及间质内充血,气道闭塞,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 结论:通过稳定压力和恒定受压肌肉容积建立的大鼠模型模拟了肢体急性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疾病状态,稳定性强,可重复性高,可用于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后续基础研究。
推荐文章
脉络宁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脉络宁
缺血再灌注
超氧化氧歧化酶
丙二醛
SD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SD大鼠
骨骼肌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损伤VEGF、PDGF-B的影响
肢体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的影响
四肢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大鼠,Wista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定压、恒容急性肢体挤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四肢 肌,骨骼 再灌注损伤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20,(2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8-169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01201-007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保国 224 3577 30.0 49.0
2 王天兵 108 1046 17.0 28.0
3 朱凤雪 45 147 6.0 9.0
4 黄伟 36 105 6.0 8.0
5 张原媛 6 2 1.0 1.0
6 周靖 4 45 2.0 4.0
7 刘中砥 5 23 3.0 4.0
8 杜哲 5 1 1.0 1.0
9 陈逸凡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1)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5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2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7(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8(12)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四肢
肌,骨骼
再灌注损伤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