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萨拉乌苏组、水洞沟组和马兰黄土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带乃至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晚更新世发育的3套重要的沉积层系,但三者之间的沉积接触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以红寺堡盆地为研究对象,在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砂岩石英颗粒表面扫描电镜分析及黏土矿物含量分析,查明3套地层之间的纵横向变化关系,确定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接受黄土沉积的最早时限及所处的古气候背景.研究认为:红寺堡盆地萨拉乌苏组与水洞沟组和马兰黄土之间是上下叠置关系,湖盆中心萨拉乌苏组上覆水洞沟组,湖盆边缘萨拉乌苏组上覆马兰黄土;水洞沟组与马兰黄土之间为同时异相的相变关系,在湖盆中心为湖相沉积,在湖盆边缘地形相对较高的部位,则为同时期的风成黄土沉积;红寺堡盆地接受黄土沉积的最早时限为萨拉乌苏组沉积末期,萨拉乌苏组顶部局部可见风成沉积的柱状节理,砂岩石英颗粒表面具有水成和风成兼顾的特征.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经历了温暖湿润—寒冷干旱—温暖湿润—寒冷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在萨拉乌苏组二段与水洞沟组中部,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表现为相对低值,而蒙脱石和高岭石含量表现为相对高值,蒙脱石含量明显增加,但同时又有高岭石矿物的出现,总体上反映了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特征,两期温暖湿润的环境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MIS3与MIS5阶段,具有全球对比意义.研究成果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生态环境的演化及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推荐文章
罗布泊盐湖更新世晚期沉积钙芒硝包裹体特征及古气候意义探讨
罗布泊
钙芒硝
包裹体均一温度
古气候
更新世中晚期
滇西永平盆地上新世古气候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古气候
沉积环境
上新世
永平盆地
临夏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物粘土矿物的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
粘土矿物
结晶度
坡缕石
晚更新世
临夏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寺堡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特征及古气候背景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萨拉乌苏组 水洞沟组 马兰黄土 古气候 红寺堡盆地 生态环境演化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3-242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694|P642.1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20.06.03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8)
共引文献  (557)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萨拉乌苏组
水洞沟组
马兰黄土
古气候
红寺堡盆地
生态环境演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