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长期稻虾共作是提高稻田肥力的有机生态途径.研究该模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该模式的可持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连续10年(2005—2015)中稻单作和稻虾共作的田间定位试验,于2015年10月中旬水稻收获后,按照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土层采集土样,分析不同土层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易氧化有机碳(easily-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计算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同时分析了与土壤碳、氮和磷代谢有密切关系的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1)相对于中稻单作,稻虾共作显著增加了各土层中TOC、POC和DOC含量,增加30—40 cm土层中MBC含量以及10—40 cm土层中EOC含量;2)稻虾共作显著提高了10—30 cm土层中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碳库管理指数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中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提高了52.7% 和58.2%;3)稻虾共作模式下,0—20 cm土层中小于0.053 mm粉-黏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而在20—3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4)与中稻单作相比,稻虾共作土壤脲酶活性在10—2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16.7%,而在20—30 cm土层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了28.0%;5)除DOC外,TOC、POC、MBC与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期稻虾共作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特别是提高了20—30 cm土层纤维素酶活性,促进了根茬等有机物的分解,提高了该层次各粒级团聚体内的有机碳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加大了水稻根系的下扎深度,改善了固持速效养分的能力,从而提升了稻田土壤生物肥力.
推荐文章
巢湖地区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肥力
产量
生态效益
虾稻共作对稻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农田生态系统
虾稻共作
土壤线虫
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对稻-麦轮作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
含氯化肥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稻麦产量
长期定位试验
鸭稻共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
鸭稻共作
生态农业
土壤肥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稻田土壤生物肥力的机理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8-217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2037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6)
共引文献  (1115)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稻虾共作模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